2023年03月19日 14:00:55 来源:上海派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0
\r 人怕出名猪怕壮,阿里一出手,对手抖三抖…\r
\r\r 言归正传,自从阿里提出“小前台,大中台”,逐渐演变成“中台战略”“中台思维”…\r
\r\r
\r\r
\r 中台究竟是什么呢?
\r\r
\r \r
\r\r 从字面上看,它应该是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的一层,称之为“中台”。我们通常理解的前台是业务系统,包括电商平台,客户服务系统之类的,后台是IT支撑,包括云计算平台,数据库,运维系统等等。\r
\r前台的业务系统完成业务功能服务客户,这些应用运行在后台上。\r
\r
\r\r
那么,阿里巴巴为什么需要一个中台?中台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r
\r
\r\r
中台产生有两大主要的原因:\r
\r一是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庞大,几百号人维护一个应用,而且需要经常更新,做过应用开发和运维的童鞋对这种痛苦可想而知。\r
\r\r
\r二是阿里巴巴从淘宝开始,到天猫,在发展中形成了两套独立的体系,商品、支付、物流都是独立的。但从运营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公共的部分,从运营角度就需要统一。\r
\r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阿里巴巴从2009年就成立了“共享业务事业部”,将两个平台上公共的、通用的部分划归共享业务事业部。\r
\r这就是中台的前生。\r
\r后续的发展中,共享事业部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共享业务单元也越来越多,包括用户,商品,交易,店铺,营销等等。\r
\r阿里巴巴的几十个业务均通过共享业务中心来完成自身的业务功能。\r
\r中台就这样产生了,中台就是“共享业务”的今世。\r
\r\r \r
\r 阿里巴巴中台架构的概况\r
\r\r
\r
\r 那么中台的本质是什么?\r
\r中台某种程度上是为前台而生的! \r
\r为了业务的敏捷,创新!\r
\r业务需求变化快,变更以天甚至更短的频率计算,一个单体大型应用,庞大的开发团队对单一应用的变更变得越来越困难。将大应用变为多个小的应用组合,才能适应外部的快速变化,实现业务的敏捷。\r
\r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功能的修改可能会影响很多方面。只有将需要大量交互的功能独立,从应用中拆解出来,这样可以使得应用之间耦合度大幅下降。\r
\r\r 复用\r
\r一些公共的能力通过复用,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同时使得数据和流程可以集中得以管理和优化。\r
\r这不就是多年前提出的SOA思想吗? \r
\r没错,这就是中台的本质。\r
\r那么中台应该包含些什么东西?\r\r
\r
\r 中台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业务层面,数据层面和技术底层。\r
\r将业务的公共需求组合成服务,比如电商公司,客户,商品,物流,支付就是公共需要,比如汽车制造商,用户,车辆,订单,交付都是公共需求。将这些公共业务组合成统一的业务服务,供各个业务单元使用。\r
\r这些业务公共服务,通常合称为“业务中台“。\r
\r\r 数据服务\r
\r数据时代,业务中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包含: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算法和分析,报表,以及数据的治理。\r
\r数据相关的服务合称“数据中台“。\r
\r基础服务通常是底层的服务,面向技术。这些底层技术包括:安全认证,权限管理,流程引擎,门户,消息,通知等等。这些组件通常与业务关联度不大,属于每个应用都需要使用的功能。\r
\r这些技术服务合称“集成中台“。\r
\r我们如何来构建中台?\r
\r中台的建设不是那么件轻松的事情。\r
\r首先要建立“中台“配套的相关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应用架构,从相对容易的基础共享服务开始,到定制与业务贴合的业务中台。在建立中台的过程中,需要配套中台运行的后台基础架构。\r
\r\r \r
\r
\r
中台的建立,切忌做成项目制,中台需要使用产品管理的方式来对待。\r
\r这是因为中台对外提供的服务需要不停的迭代,适应业务的需求,否则经过一段时间,前台因为中台提供的服务固化,只好自己新建一个服务来满足业务需求,逐渐不使用中台提供的公共服务。\r
\r
\r\r
\r
\r
因此,中台应该有一个独立部门或团队来持续服务和运营,而不是项目制那样完成就解散。\r
\r另外,中台本身就是一个为前台提供创新的平台,要允许试错。\r
\r1、 搭建适合企业的应用架构\r
\r企业和阿里巴巴不同,阿里巴巴基本上都是C端应用,电商、文娱、消费,业务系统都是自己开发。企业历史包袱重,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既有购买的商品化软件,又有自行开发的系统。比如,制造企业既有后端的SAP ERP,PLM,MES,WMS等系统,这些年又产生了面向外部的电商,客户服务,营销服务等前端系统。\r
\r前端系统由于市场需要变化快,要求系统迭代速度以周甚至天计算,而后台的传统应用,变更和迭代通常以月甚至年来计算。\r
\rGartner将企业的两种IT称为双模IT,传统IT是模式1,互联网IT是模式2。\r
\r\r\r
\r
\r \r
\r
\r
\r
\r\r \r
\r既不能抛弃传统IT应用,又要发展快速的互联网IT,需要建立两种IT的桥梁。\r
\r同时,为了前台互联网IT的敏捷,解耦,复用,我们又需要建立中台,这三者的应用架构可以参照如下的架构:\r
\r\r
\r
\r \r
\r
\r
\r
\r\r \r
\r前台应用和中台之间采用API网关架构,中台和后台应用之间采用ESB服务总线架构。\r
\r2、提供基础共享服务\r
\r基础共享服务是面向技术层面的基础公共共享服务,因为大部分服务就是集成功能,因此也可以称为“集成中台”。大致有如下的共享公共服务:\r
\r \r
3、数据中台\r
\r进入到数据时代(DT),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认知。对数据的收集,分析计算,深度学习,并转让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
\r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中台的概念也随之诞生。\r
\r通常数据中台包括如下方面:\r
\r
\r
\r
4、业务中台 \r
\r业务中台每一个企业都是不同的,它是高度个性化的,无法通过直接购买获得,因为它与业务密切相关。\r
\r例如,下图是一个金融公司的业务中台:\r
\r
\r\r
\r
\r\r
但是,汽车制造相关的业务中台,它必须包含金融业不具备的产品设计,车辆,生产计划等业务服务。\r
\r业务中台需要长期的沉淀,抽象和归纳。打造一个业务中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r
\r5、中台相关基础架构\r
\r中台不是空中楼阁,中台需要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撑。那么中台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架构呢? 中台既要要实现敏捷,低耦合,复用,又要实现高扩展,高性能,弹性,以下就是中台需要的基础架构:\r
\r\r
\r\r
这些基础架构包括:\r
\r\r DevOps:解决业务开发的敏捷性\r
\r\r 微服务架构(MSA):解决应用架构,平行开发,快速迭代\r
\r\r 容器和编排:高度弹性,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压力\r
\r\r 云:解决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r
\r\r
\r\r
\r
\r\r
上图概况了中台的软件架构、云、容器编排、DevOps都是中台必要的基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