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非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是如何通过CAN总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通信的

2023年05月29日 12:00:28      来源:迪龙新能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2

分享:

1665365070645560.jpg

——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国际上应用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具有通信可靠性高、成本低、简单实用的优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性。

目前,已经作为国际标准发展成为电动汽车电子系统的主流总线。

比如,迪龙新能源生产的车载充电机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就是采用的CAN通信。

本文着重研究了CAN总线在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上的应用,以及充电机工作过程中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流程。

车载充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辆监控系统和内部电源模块进行通信。

01

BMS通过CAN总线与车载充电机进行数据交换,为充电工作提供参数信息。

1665365255183601.jpeg

在开始充电之前,BMS首先和车载充电机建立联系,然后将动力电池的类型、容量、的充电允许电压/电流等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给充电机。

在充电过程中,BMS将电池的充电参数(电压、电流、SOC等信息)定时发送给充电机,为充电机改变充电策略、调整充电参数提供参考。

在充电结束后,BMS将充电完成的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给充电机,并切断和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完成充电。

02

车辆监控系统通过CAN总线采集充电机的实时数据,监控掌握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1665365406541249.jpg

车辆监控系统向充电机传送充电机开机、停机、紧急停机、参数设置、时间同步等数据。

充电机向车辆监控系统传送充电电压/电流/温度数据、累计输入电量、故障代码、充电时间等数据。

车辆监控系统通过充电机读取电池的标识/类型/参数、电压数据、温度数据、SOC数据、实时状态等信息。

03

充电机与内部电源模块之间的CAN通信主要是为了实现充电机的软件并联均流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电源模块需要传输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等参数值和充电机工作状态等信息。

1665365540425175.png

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在充电开始前,电源模块初始化,检查工作状态,确定能否正常工作,并将信息发送给充电机主控制器。

充电机主控制器在得到电池信息,确定充电策略后,会选择适当的电压与电流,并将充电参数发送给电源模块。

在充电机主控制器确认需要的电源模块可以工作后,发送开始充电指令,并采集充电参数。

主控制器根据采集的数据实时改变充电策略,调整充电参数,并实时监控模块的工作状态。

当发现充电过程中电源模块发出告警信息,主控制器在综合充电状态信息后,做出停止充电的判断,并结束充电,恢复待机状态。

04

随着CAN总线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广,它在电动汽车充电机上的使用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比如迪龙新能源生产的车载充电机采用了CAN2.0B高速通信,实现了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高速智能通信,可以智能判断电池连接状态是否正确。

1665365606374832.jpg

它可以获取电池系统参数,以及充电前和充电过程中整组与单体电池的实时数据。

同时具备与车辆监控系统通信功能,智能上传车载充电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故障告警信息,并且接受启动充电和停止充电的控制命令。

迪龙新能源的车载充电机除了具备智能通信功能之外,还具有完备的安全防护功能。

比如输入过压保护、输入欠压告警、输出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

在充电过程中,还可以保证电池的温度和充电电流与电压不超过允许值。

并且自动根据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信息动态智能调整充电电流,自动判断充电连接器是否连接正确。

05

迪龙新能源专注于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含车载充电机(OBC)、车载DC/DC变换器和车载集成一体机等。

公司拥有汽车级IATF16949体系认证的标准专业化工厂,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智能化、高可靠的车载电源产品。

1665365672900073.jpg

公司拥有车载电源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及生产经验。

目前,公司产品已配套国内外众多主流车型,是车载电源制造供应商。

2016年,迪龙新能源完成新厂区的建设并投产,占地150余亩,拥有自动化及信息化生产流程。

可以为客户提供、大批量、定制化、专业化的制造服务,产品值得信赖。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非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