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是儿时的印记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题记
这句话是“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它凝练地概括了我们对于食物的记忆和食物对于我们的感受。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总在这一过程里不断找寻不断探索,直到确定一个味蕾的去处。
你会有特别难以忘怀的一种味道吗,比如妈妈包的三鲜馅水饺,比如学校门口的臭豆腐,比如街角路口的一碗牛肉面。它们都是一种印记,扎根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总会在某一种时刻悄悄地涌入脑际,让你回味,让你留恋曾经因为于此而发生的点点滴滴。如果谈及我最怀念的一种味道,当属于儿时刚出锅的冒着腾腾热气的爆米花了。
那时放学之后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在回家的路上碰到卖爆米花的小车了,那种香甜的味道能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伴随着声声不绝的叫卖声,都会让我的心底泛起丝丝的甜蜜。每次我还没有靠近小车,却总能在一段距离之外辨识其中的味道,等到靠近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挤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从玉米变成爆米花,眼睛里带着光,小小的嘴巴微微张着,对于还在锅里的爆米花表现出热切的期待。刚一出锅,香气四溢,夹杂着孩子们雀跃的笑声,在夕阳西下的余晖构成的是一幅最美的风景。
对于儿时爆米花的印记就是香,彼时没有那么多的口味,也没有那么好看的形状,就是一粒一粒的白色的“小花”。却那么好吃,那么酥脆,它以其特殊的魔力让我在过了十几年之后仍会怀念当初的味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爆米花的大都是机械化的生产,大批量的生产,直接供给销售厂家,再转卖给消费者。或者是从专业的制造厂家购买爆米花机器自己生产,自己,也就是简单的生产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些冰冷,但是却迎合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心理。但是,却永远没有了藏在记忆里孩子们的欢喜和师傅的娴熟,也没有了荡漾在夕阳余晖里的爽朗的笑声。
工业化取代了手工作坊,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极大地满足的消费者的购买诉求,但是跟以前相比,少了很多的温情和温暖。我赞美现在的日产千斤,也留恋最初的一锅和一碗。很多人说这是大势所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当然也承认这个无需争论的事实,但只希望还能保留一些最初的美好,让它藏在里面,让怀念曾经的人在其中找到落脚点。
我期待未来,我也想念曾经,关于爆米花,我的记忆还留在过去那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