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实验室是如何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PM2.5的吗?
【PM2.5采样器】近几年的中国引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是什么?雾霾!
那伴之而来的热门专业词汇之一是什么?PM2.5!
但听了那么多报道,你真的认真了解过PM2.5吗?你知道手机软件上PM2.5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吗?你知道实验室是如何采集PM2.5的吗?跟着小编,深入了解一下你知道但又不知道的PM2.5。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气候和健康三个方面。
无论是气溶胶的溯源还是健康评价,都需要进行化学分析,那么实验室对PM2.5进行化学分析需要的样品是如何获得的?实验室通常使用PM2.5采样器来获得,我们经常会在高校的环境、气象、暖通等相关学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楼顶看到这些采样器,甚至可能在医学院偶遇它。接下来小编带着大家好好地剖析一下。
PM2.5采样器简单来说由两个部分构成:切割头+采样器主机。PM2.5采样器中顶部的“高压锅”就是PM2.5切割头,实际上将“切割头”称为“分离器”更加合适,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大颗粒物与小颗粒物的惯性或离心力不同,将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大颗粒物截留掉,而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小颗粒物就会随着气流经过细密多孔的滤膜而被截留。
PM2.5采样器切割头工作原理介绍
介绍完了采样器整体,我们来好好看看上面所说的采样器上面的“高压锅”到底怎么运作的。
切割头根据原理不同,通常分为冲击式切割头与旋风式切割头,前者利用惯性分离,后者利用离心力进行分离。
颗粒物分离的理想状态是将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大颗粒物截留掉,而≤2.5μm小颗粒物全部随着气流通过,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PM2.5切割头意味着空气动力学直径为2.5μm颗粒物的分离效率为50%,即有50%的2.5μm颗粒物被截留,剩下的50%的2.5μm颗粒物可以通过切割头,也可以说该切割头的D50=2.5μm。该分离效率曲线越陡峭说明切割头的分离效果越好。
有何因素会影响采样的准确性呢?
采样是否准确,与切割头的分离效果有重要关系,同时还与采样流速能否准确稳定在设计流速下有关。因为切割头均是在某一liu速下设计定型的,如根据EPA标准设计的大流量PM2.5切割头流速为1133LPM,小流量PM2.5切割头流速为16.67LPM,采样流速发生偏移会导致切割头D50发生偏移。
因此,采样器不仅需要空气泵来抽气,还需要流速传感器来监测、读取流速。而流速传感器的数据是否准确呢?这就需要一个流速校准传递装置,作用如其名,就是用来传递流速标准的。
如何保证采样流速的稳定性
PM2.5采样器实际采样过程中,随着滤膜上颗粒物逐渐增多,系统负载变大,会导致采样流速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流速控制装置了,它能够根据流速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实时调整采样流速,如增大空气泵转速,从而保持采样流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