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非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政策法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工作中应用车辆合格证电子信息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3年08月15日 12:31:17      来源:北大法宝      阅读量:75

分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工作中应用车辆合格证电子信息有关问题的通知


(税总发〔2013〕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机动车出厂合格证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2〕107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现就车辆购置税(以下简称车购税)征收管理应用国产车辆合格证电子信息和进口车辆电子信息(以下统称为合格证电子信息)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合格证电子信息的传输与管理


  (一)税务总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之间通过MQ中间件进行合格证电子信息和相关数据的传输。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应保证本局内网与税务总局正常连通,确保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MQ中间件正常运行,以便合格证电子信息自动下发顺利完成。


  (三)车购税征管数据与税务总局下发的合格证电子信息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


  二、合格证电子信息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应用


  合格证电子信息中包括车辆信息、税务总局已核定的车辆配置序列号或临时车辆配置序列号等内容。


  (一)纳税申报


  税务机关在受理纳税人车购税纳税申报业务时,应使用专用扫描设备扫描车辆合格证(或《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专用进口车辆电子信息》,以下统称为“车辆合格证”)二维条码获取车辆信息。纳税人申报信息(含申报资料)、车辆合格证信息与合格证电子信息一致的,税务机关依据合格证电子信息办理车购税纳税申报或减、免税等有关业务。(扫描设备技术标准见附件1)


  (二)车价信息采集


  税务机关在采集车价信息时,除采集税务总局已核定车辆配置序列号车型的车辆价格信息外,还应采集本地区接收税务总局清分的临时车辆配置序列号车型车辆价格信息。


  (三)非进口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车辆


  《通知》中非进口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车辆,车辆进口单位(或纳税人)通过工作机构指定网站(www.vidc.info)填报、上传车辆电子信息,并打印《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专用进口车辆电子信息》(见附件2)。


  (四)已完税车辆重新办理纳税申报


  依据合格证电子信息办理车购税纳税申报的,合格证电子信息不能重复使用。已完税车辆因异地办理登记注册或多缴税款申请退税等原因,需使用合格证电子信息重新办理车购税纳税申报的,受理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税务机关可通过车购税征管系统向税务总局提交合格证电子信息重复使用申请。合格证电子信息数据恢复后,税务机关依据合格证电子信息办理相关业务。纳税人重新办理车购税纳税申报时,因车辆已登记注册,无法提供车辆合格证原件的,税务机关可通过扫描原车购税征管档案中车辆合格证复印件二维码,获取车辆信息。


  附件:1.车辆合格证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枪)技术标准


     2.《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专用车辆电子信息》(略)


  国家税务总局


  2013年2月22日


  附件1:


  车辆合格证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枪)技术标准


参数

标量

支持码制

QR码(必须支持),Data Matrix码,PDF417,Maxicode码,RSS码以及通用的一维条码

支持接口

必须包含TTL level RS232(含USB或其它接口模拟转换串口)

扫描角度

偏斜角:±40°或以下;倾斜角:±40°或以下

抗抖动性

10cm/s或更高

抗噪值

10-100kHz两峰值之间最高100mV或更高

工作温度

0℃一+50℃或更广范围

存储温度

-40℃一+70℃或更广范围

湿度

0-95% 或更广范围无凝结

环境光

100,000 Lux或更高

其它要求

15mil分辨率QR码识别距离最远100mm以上
  应自动识别不同码制,不需人工干预
  与计算机连接时不应需要额外电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来源于数据提供单位或网络,网站不对法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请务必与正式文本核对后使用。网站访问者因使用或无法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非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政策